虫鱼部
龙骨:(二七四)味甘,平,性收涩。其气入肝肾,故能安神志,定魂魄,镇惊悸,涩肠胃,逐邪气,除夜梦鬼交,吐血衄血,遗精梦泄,收虚汗,止泻痢,缩小便,禁肠风下血尿血,虚滑脱肛,女子崩淋带浊,失血漏胎,小儿风热惊痫。亦疗肠痈脏毒,内疽阴蚀,敛脓敛疮,生肌长肉,涩可去脱,即此属也。制须酒煮焙干,或用水飞过,同黑豆蒸熟晒干用之。
海螵蛸:(二七五)即乌贼鱼骨味咸,性微温,足厥阴、少阴肝肾药也。咸走血,故专治血病,疗妇人经枯血闭,血崩血淋,赤白带浊,血 气瘕,吐血下血,脐腹疼痛,阴蚀疮肿,亦治痰疟,消瘿气,及丈夫阴中肿痛,益精固精,令人有子,小儿下痢脓血,亦杀诸虫,俱可研末饮服。尤治眼中热泪,磨翳去障,并宜研末和蜜点之。为末可敷小儿疳疮痘疮,臭烂脓湿,下疳等疮,跌打出血,汤火诸疮。烧灰存性酒服,治妇人阴户嫁痛。同鸡子黄,涂小儿童舌鹅口。同蒲黄末,敷舌肿出血如泉。同槐花末吹鼻,止衄血。同麝香吹耳,治KT 耳耳聋。乌贼鱼善补益精气,尤治妇人血枯经闭。
牡蛎:(二七六)味微咸微涩,气平。用此者,用其涩能固敛,咸能软坚。专入少阴肾脏,随药亦走诸经。能解伤寒温疟寒热往来,消瘀血,化老痰,去烦热,止惊痫心脾气痛,解喉痹咳嗽,疝瘕积块,痢下赤白,涩肠止便,禁鬼交遗沥,止滑精带下,及妇人崩中带漏,小儿风痰虚汗。同熟地,固精气,禁遗尿。同麻黄根,敛阴汗。同杜仲,止盗汗。同白术,燥脾利湿。同大黄,善消痈肿。同柴胡,治胁下硬痛。同天花茶,消上焦瘿瘤瘰 结核。
穿山甲:(二七七)味咸平,性微寒。能通经络,达腠理,除山岚瘴气疟疾,风痹强直疼痛,疗小儿五邪惊啼,妇人鬼魅悲泣,下乳汁,消痈肿,排脓血,除疮疥痔漏,通窍杀虫。佐补药行经,善发痘疮。或炮焦投入煎剂,或烧灰存性,酒服方寸匕。亦可用傅恶疮。
青鱼胆:(二七八)味苦,性寒。其色青,故入肝胆二经。能消赤目肿痛,点暗目,可吐喉痹痰涎,涂热疮恶疮,亦消鱼骨之鲠。
白花蛇:(二七九)即蕲蛇也。味甘咸,性温,有毒。诸蛇鼻俱向下,惟此蛇鼻向上,而龙头虎口,黑质白花,胁有方胜纹二十四个,口有四长牙,尾上有一佛指甲者是。用宜去头尾各三寸,以防其毒。春秋酒浸三宿,夏一宿,冬五宿,火炙,去尽皮骨,取肉焙干,密封藏之,久亦不坏。诸蛇之性皆窜,而此蛇尤速,故善于治风,能透骨髓,走脏腑,彻肌肤,无所不到。疗中风湿痹,骨节疼痛,手足拘挛,不能行立,暴风瘙痒,破伤风,大风癞癣,及小儿惊风搐搦,瘰 杨梅,风毒恶疮,俱为要药。凡服蛇酒药者,切忌见风。
珍珠:(二百八十)味微甘微咸。能镇心明目,去翳磨障。涂面可除 斑,令人润泽好颜色。亦除小儿惊热,安魂魄。为末可敷痘疔痘毒。
龟板:(二八一)味微甘微咸,性微寒,阴也。能治痰疟,破症坚,祛湿痹伤寒劳投,骨中寒热,消五痔阴蚀诸疮。
下甲能补阴血,清阴火,续筋骨,退劳热,疗腰脚酸痛,去瘀血,止血痢漏下赤白,利产难,消痈毒。
烧灰可敷小儿头疮难燥,妇人阴疮, 疮,亦治脱肛,龟板膏,功用亦同龟板,而性味浓浓,尤属纯阴。能退孤阳阴虚劳热,阴火上炎。吐血衄血,肺热咳喘,消渴烦扰,热汗惊悸,谵妄狂躁之要药。然性禀阴寒,善消阳气,凡阳虚假热,及脾胃命门虚寒等证,皆切忌之,毋混用也。若误用,久之则必致败脾妨食之患。
僵蚕:(二八二)味辛咸,性温,有小毒。辛能散,咸能降,毒能攻毒。轻浮而升,阳中有阴。
故能散风痰,去头风,消结核瘰 ,辟痰疟,破症坚,消散风热喉痹危证,尤治小儿风痰急惊客忤,发痘疮,攻痘毒,止夜啼,杀三虫,妇人乳汁不通,崩中带下。为末可敷丹毒疔肿,拔根极效。灭头面 斑,及诸疮瘢痕,金疮痔 ,小儿疳蚀,牙龈溃烂,重舌木舌,及大人风虫牙痛,皮肤风疹瘙痒。
蟾蜍:(二八三)俗名癞虾蟆。眉间有两囊,遍身有颗磊,其中俱有蟾酥,行极迟缓,不能跳跃,亦不解鸣者是也。此物受土气之精,上应月魄,赋性灵异,穴土食虫,能制蜈蚣。入足阳明胃经。
消癖气积聚,破坚症肿胀,治五疳八痢、及小儿劳瘦疳热,杀疳虫,消痈肿鼠 ,阴疽恶疮。若治破伤风,宜同花椒剁烂,入酒煮熟饮之,通身汗出即愈。亦解 犬毒。烧灰油调,敷有虫诸恶顽疮,极效。又治瘟毒发斑危剧者,去肠生捣一二枚,绞汁饮之,无不即瘥,或烧灰汤送亦良。
蟾酥:味辛麻,性热,有毒。主治发背痈疽疔肿一切恶毒。若治风虫牙痛,及齿缝出血,以纸捻醮少许点齿缝中,按之即止。
水蛭:(二八四)味咸苦,性微寒,有毒。能逐恶血瘀血、破血症积聚,通经闭,和水道,堕胎。
咂赤白游疹,痈疽肿毒,及折伤跌扑瘀血不散。制用之法,当取田间啮人腹中有血者佳。须晒干细锉,以微火炒黄熟方可用,或以冬收猪脂煎令焦黄用之亦可。不尔入腹则活,最能生子害人。若受其害,惟以田泥水或黄土水饮数升,则必尽下,盖此物得土气即随土而走也。或以牛羊热血二一升,同猪脂饮之亦下也。
:(二八五)味咸,气平,此肝脾肾血分药也。能消 瘕坚积,疗温疟,除骨节间血 虚劳热,妇人血症恶血,漏下五色,经脉不通,治产难,能堕胎,及产后寒热阴脱, 小儿惊痫,斑痘烦喘,亦消疮肿肠痈,扑损瘀血,敛溃毒,去阴蚀痔漏恶肉。然须取活鳖大者,去肉,用醋煮干,炙燥用之。若诸煮熟肋骨露出者不堪用。蜈蚣:(二八六)一名即蛆,赤足者良。味辛,温,有毒。能啖诸蛇,杀诸蛇虫鱼鬼疰诸毒,去三虫,攻瘰 便毒,痔 丹毒,亦疗小儿惊风脐风,丹毒秃疮。然此虫性毒,故能攻毒,不宜轻用。
若入药饵,须去头足,以火炙熟用之。
蝉蜕:(二八七)味微甘微咸,性微凉。此物饮风吸露,气极清虚,故能疗风热之证,亦善脱化,故可疗痘疮壅滞,起发不快。凡小儿惊痫,壮热烦渴,天吊口噤,惊哭夜啼,及风热目昏翳障,疔肿疮毒,风疹痒痛,破伤风之类,俱宜以水煎服。或为末,以井花水调服一钱,可治喑哑之病。
斑蝥:(二八八)味辛,性热,有大毒、能攻鼠 瘰 疮疽,破血积疝瘕,堕胎元,解疔毒、犬毒、沙虱蛊母、轻粉毒,亦傅恶疮,去死肌败肉。制用之法,须去翅足,同糯米炒熟,然后可用。
或同麸炒,或同醋煮皆可。若中其毒,惟黑豆、绿豆汁、靛汁、黄连、浓茶、葱汁可以解之。
蜂房:(二八九)味微甘微咸,有毒。疗蜂毒肿毒。合乱发、蛇蜕烧灰,以酒服二方寸匕,治恶疽附骨疽疔肿诸毒,亦治赤白痢,遗尿失禁,阴痿。煎水可洗狐尿疮、乳痈、蜂螫恶疮,及热病后毒瓦斯冲目。漱齿牙,止风虫牙痛。炙研,和猪脂,涂瘰 成 。
五灵脂:(二百九十)味苦,气辛,善走厥阴,乃血中之气药也。大能行血行气,逐瘀止痛,凡男子女人有血中气逆而腹胁刺痛,或女人经水不通,产后血滞,男子疝气,肠风血痢,冷气恶气,心腹诸痛,身体血痹,胁肋筋骨疼痛,其效甚捷。若女人血崩,经水过多,赤带不止,宜半炒半生,酒调服之。亦治小儿气逆癫痫,杀虫毒,解药毒,行气极速。但此物气味俱浓,辛膻难当,善逐有余之滞,凡血气不足者,服之大损真气,亦善动吐,所当避也。制用之法,当用酒飞去砂石,晒干入药。
全蝎:(二九一)味甘辛,有毒。蝎生东方,色青属木,足厥阴肝经药也。故治中风诸风,开风痰,口眼 斜,半身不遂,语言蹇涩, 疟,耳聋,疝气,风疮瘾疹,小儿风痰惊痫,是亦冶风之要药。
文蛤:(二九二)即五倍子。味酸涩,性微凉,能敛能降。故能降肺火,化痰涎,生津液,解酒毒。治心腹疼痛,梦泄遗精,疗肿毒喉痹。止咳嗽消渴,呕血失血,肠风脏毒,滑泄久痢,痔下血不止。解蛊毒虫毒,妇人崩淋带浊,子肠不收,小儿夜啼,脱肛,俱可为散服之。若煎汤用,可洗赤眼湿烂,皮肤风湿癣癞,肠痔脱肛。为末,可敷金疮折伤,生肌敛毒。
百药煎:(二九三)即五倍子酿造者。味酸涩微甘,功用与五倍子颇同。但经酿造而成,其气稍浮,其味稍甘而纯,故用以清痰解渴止嗽,及收敛耗散诸病,作丸噙化为尤佳,及治下焦滑泄诸病,亦更优也。
蜗牛:(二九四)负壳而行者。味咸,性寒,有小毒。能清火解热。生研汁饮,消喉痹,止消渴鼻衄,通耳聋,治肿毒痔漏,疗小儿风热惊痫。加麝香捣罨脐间,大利小便,亦敷脱肛。及治蜈蚣虿毒,俱宜研烂敷之。无壳者,名蜒岫。治热疮痈毒肿痛。少入冰片,研涂痔漏脱肛热痛最良,解蜈蚣毒尤捷。
蚯蚓:(二九五)味咸,性寒,沉也,阴也,有毒。能解热毒,利水道。主伤寒瘅疟,黄胆消渴,二便不遍。杀蛇瘕三虫,伏尸鬼疰蛊毒,射罔药毒。疗癫狂喉痹,风热赤眼,KT 耳鼻 ,瘰 ,阴囊热肿,脱肛。去泥,盐化为水,治天行瘟疫,大热狂躁,或小儿风热癫狂急惊,饮汁最良。亦可涂丹毒漆疮。炒为末服,可去蛔虫,亦可敷蛇伤肿痛,蜘蛛伤毒。入葱管化汁,可治耳聋及蚰蜒入耳。若中蚯蚓毒者,惟以盐汤浸洗,或饮一杯,皆可解之。粪名六一泥,可涂火疮 腮热毒,亦止消渴,解瘟疫烦热狂躁,利小水,通五淋热闭疼痛。
桑螵蛸:(二九六)即螳螂育子房也。深秋作房,粘着桑枝之上,房长寸许,大如拇指,其内重重有隔,每房有子如蛆卵子是也。味甘微咸,性平。能益气益精,助阳生子,疗男子虚损,阴痿梦遗,疝瘕遗尿,治女人血闭腰痛,通五淋,利水道。炮熟空心食之,可止小便不禁。
-
贾序
-
范序
-
查序
-
鲁序
-
全书纪略
- 卷之一入集·传忠录(上)
-
卷之二入集·传忠录(中)
-
├─
神气存亡论(十二)
-
├─
君火相火论(十三)
-
├─
先天后天论(十四)
-
├─
标本论(十五)
-
├─
求本论(十六)
-
├─
治形论(十七)
-
├─
脏象别论(十八)
-
├─
天年论(十九)
-
├─
中兴论(又十九)
-
├─
逆数论(二十)
-
├─
反佐论(二十一)
-
├─
升阳散火辩(二十二)
-
├─
夏月伏阴续论(二十三)
-
├─
阳不足再辩(二十四)
-
├─
小儿补肾论(二十五)
-
├─
神气存亡论(十二)
-
卷之三道集·传忠录(下)
-
├─
命门余义(二十六,共六条)
-
├─
误谬论(二十七)
-
├─
辩河间(二十八,共九条)
-
├─
辩丹溪(二十九,共九条)
-
├─
论时医(三十,共三十一条)
-
├─
京师水火说(三十一)
-
├─
医非小道记(三十二)
-
├─
病家两要说(三十三,一、忌浮言,二、知真医)
-
├─
保天吟(三十四)
-
├─
命门余义(二十六,共六条)
-
卷之四道集·脉神章(上)
-
├─
《内经》脉义
-
├─
《内经》脉义
-
卷之五道集·脉神章(中)
-
├─
通一子脉义
-
├─
通一子脉义
- 卷之六道集·脉神章(下)
-
卷之七须集·伤寒典(上)
-
├─
经义(一)
-
├─
伤寒总名(二)
-
├─
初诊伤寒法(三)
-
├─
论脉(四)
-
├─
风寒辩(五)
-
├─
伤寒三证(六)
-
├─
六经证(七)
-
├─
传经辩(八附合病并病义)
-
├─
阳证阴证辩(九)
-
├─
三阳阳明证(十)
-
├─
两感(十一)
-
├─
表里辩(十二)
-
├─
寒热辩(十三)
-
├─
论汗(十四)
-
├─
论吐(十五)
-
├─
论下(十六)
-
├─
看目(十七)
-
├─
舌色辩(十八)
-
├─
饮水(十九)
-
├─
三阳阴证辩(二十)
-
├─
再论阴证阳证及李子建《伤寒十劝》之害(二十一)
-
├─
论伤寒古治法(二十二)
-
├─
论古法通变(二十三)
-
├─
麻黄桂枝辩(二十四)
-
├─
论今时皆合病并病(二十五)
-
├─
治法(二十六)
-
├─
论虚邪治法(二十七)
-
├─
补中亦能散表(二十八)
-
├─
寒中亦能散表(二十九)
-
├─
伤寒三表法(三十)
-
├─
伤寒无补法辩(三十一)
-
├─
病宜速治(三十二)
-
├─
经义(一)
-
卷之八须集·伤寒典(下)
-
├─
温病暑病(三十三)
-
├─
发斑(三十四)
-
├─
发黄(三十五)
-
├─
发狂(三十六)
-
├─
风湿(三十七)
-
├─
结胸(三十八)
-
├─
阴厥阳厥(三十九附脏厥蛔厥)
-
├─
谵语郑声(四十)
-
├─
衄血(四十一)
-
├─
蓄血(四十二)
-
├─
热入血室(四十三)
-
├─
胸胁腹满(四十四)
-
├─
呕吐哕证(四十五)
-
├─
劳力感寒(四十六)
-
├─
虚证(四十七)
-
├─
动气(四十八)
-
├─
战汗(四十九)
-
├─
头汗(五十)
-
├─
吐蛔(五十一)
-
├─
腹痛(五十二)
-
├─
下痢(五十三)
-
├─
协热下痢(五十四)
-
├─
小便(五十五)
-
├─
死证(五十六)
-
├─
伤寒逆证赋(五十七)
-
├─
伤寒治例(五十八)
-
├─
温中和中类
-
├─
清理类
-
├─
吐涌类
-
├─
攻下类
-
├─
培补类
-
├─
温病暑病(三十三)
-
卷之十从集·杂证谟
-
├─
诸风
-
├─
诸风
- 卷之十一从集·杂证谟
- 卷之十二从集·杂证谟
-
卷之十三性集·杂证谟
-
├─
瘟疫
-
├─
瘟疫
- 卷之十四性集·杂证谟
- 卷之十五性集·杂证谟
- 卷之十六理集·杂证谟
- 卷之十七理集·杂证谟
- 卷之十八理集·杂证谟
- 卷之十九明集·杂证谟
- 卷之二十明集·杂证谟
- 卷之二十一明集·杂证谟
-
卷之二十二心集·杂证谟
-
├─
肿胀
-
├─
肿胀
- 卷之二十三心集·杂证谟
- 卷之二十四心集·杂证谟
- 卷之二十五心集·杂证谟
- 卷之二十六必集·杂证谟
- 卷之二十七必集·杂证谟
- 卷之二十八必集·杂证谟
- 卷之二十九必集·杂证谟
-
卷之三十贯集·杂证谟
-
├─
血证
-
├─
血证
- 卷之三十一贯集·杂证谟
- 卷之三十二贯集·杂证谟
- 卷之三十三贯集·杂证谟
- 卷之三十四天集·杂证谟
- 卷之三十五天集·杂证谟
-
卷之三十六天集·杂证谟
-
├─
诸气-经义
-
├─
诸气-经义
-
卷之三十七天集·杂证谟
-
├─
死生-经义
-
├─
死生-经义
- 卷之三十八人集·妇人规(上)\总论类
- 卷之三十八人集·妇人规(上)\经脉类
- 卷之三十八人集·妇人规(上)\胎孕类
-
卷之三十九人集·妇人规(下)\产育类
-
├─
滑胎(三十二)
-
├─
催生(三三)
-
├─
稳婆(三四)
-
├─
产要(三五)
-
├─
六逆产(三六)
-
├─
胞破产难(三七)
-
├─
胞衣不出(三八)
-
├─
气脱血晕(三九)
-
├─
儿初生(初诞法详小儿门,四十)
-
├─
子死腹中(四一)
-
├─
产门不开不闭子宫不收(四二)
-
├─
小产(四三)
-
├─
下胎断产(四四)
-
├─
产育类论列总方(四五)
-
├─
滑胎(三十二)
-
卷之三十九人集·妇人规(下)\产后类
-
├─
论产后当大补气血(四六)
-
├─
论产后三禁(四七)
-
├─
产后腹痛(四八)
-
├─
产后发热(四九)
-
├─
产后乍寒乍热(五十)
-
├─
蓐劳(五一)
-
├─
产后喘促(五二)
-
├─
产后恶露不止(五三)
-
├─
产后发痉(五四)
-
├─
产后大便秘涩(五五)
-
├─
产后杂证方(五六)
-
├─
产后类论列总方(五七)
-
├─
论产后当大补气血(四六)
-
卷之三十九人集·妇人规(下)\带浊遗淋类
-
├─
带下(五八)
-
├─
白浊遗淋(五九)
-
├─
妇人梦与鬼交(六十)
-
├─
带浊类论列总方(六一)
-
├─
带下(五八)
-
卷之三十九人集·妇人规(下)\乳病类
-
├─
乳少(六二)
-
├─
乳出(六三)
-
├─
吹乳妒乳(六四)
-
├─
乳痈乳岩(六五)
-
├─
乳病论列总方(六六)
-
├─
乳少(六二)
-
卷之三十九人集·妇人规(下)\子嗣类
-
├─
宜麟策(总论,共十二段,六七)
-
├─
盈虚吟(六八)
-
├─
辩古(六九)
-
├─
述古(七十)
-
├─
子嗣类论列总方(七一)
-
├─
宜麟策(总论,共十二段,六七)
-
卷之三十九人集·妇人规(下)\瘕类
-
├─
论证(七二)
-
├─
血症(七三)
-
├─
食?(七四)
-
├─
气瘕(七五)
-
├─
瘕类论列总方(七六)
-
├─
论证(七二)
-
卷之三十九人集·妇人规(下)\前阴类
-
├─
阴挺(七七)
-
├─
阴肿(七八)
-
├─
阴疮(七九)
-
├─
阴痒(八十)
-
├─
阴冷(八一)
-
├─
交接出血而痛(八二)
-
├─
前阴类论列总方(八三)
-
├─
阴挺(七七)
- 卷之四十谟集·小儿则(上)
- 卷之四十一谟集·小儿则(下)
-
卷之四十二谟集·痘疹诠
-
├─
麻疹
-
├─
麻疹
-
卷之四十三烈集·痘疹诠\痘疮(上)
-
├─
总论(一)
-
├─
初辩痘证(二)
-
├─
论脉(三)
-
├─
形色情性(四)
-
├─
日期(五)
-
├─
五脏证(六)
-
├─
分气血(七)
-
├─
辩虚质寒热(八)
-
├─
部位吉凶(九)
-
├─
痘形痘色吉凶(十)
-
├─
吉证(十一)
-
├─
凶证(十二)
-
├─
怪痘形证(十三)
-
├─
死证日数歌(十四)
-
├─
发热三朝辩吉凶(十五)
-
├─
报痘三朝辩吉凶(十六)
-
├─
起发三朝辩吉凶(十七)
-
├─
灌脓三朝辩吉凶(十八)
-
├─
结靥三朝辩吉凶(十九)
-
├─
落痂后辩吉凶(二十)
-
├─
痘疮上论列方(二十一)
-
├─
总论(一)
-
卷之四十四烈集·痘疹诠\痘疮(中)
-
├─
总论治法(二十二共十九条)
-
├─
热证论治(二十三共十一条)
-
├─
发热三朝治款(二十四)
-
├─
报痘三朝治款(二十五)
-
├─
起发三朝治款(二十六)
-
├─
灌脓三朝治款(二十七)
-
├─
结靥三朝治款(二十八)
-
├─
靥后落痂治款(二十九)
-
├─
痘后余毒发热(三十)
-
├─
禁忌(三十一)
-
├─
出不快(三十二)
-
├─
陷伏(三十三)
-
├─
痒抓破(三十四)
-
├─
作痛(三十五)
-
├─
头面肿(三十六)
-
├─
痘疔黑陷(三十七)
-
├─
饮食(三十八)
-
├─
咽喉口齿(三十九)
-
├─
痘疮中论列方(四十)
-
├─
总论治法(二十二共十九条)
-
卷之四十五烈集·痘疹诠\痘疮(下)
-
├─
总论吐泻(四十一)
-
├─
呕吐(四十二)
-
├─
泄泻(四十三)
-
├─
寒战切牙(四十四)
-
├─
烦躁(四十五)
-
├─
喘急(四十六)
-
├─
声音(四十七)
-
├─
惊搐(四十八)
-
├─
昏睡(四十九)
-
├─
腰痛(五十)
-
├─
腹痛(五十一)
-
├─
腹胀(五十二)
-
├─
厥逆(五十三)
-
├─
发渴(五十四)
-
├─
失血(五十五)
-
├─
发泡(五十六)
-
├─
溃烂(五十七)
-
├─
多汗(五十八)
-
├─
夹疹(五十九)
-
├─
夹斑(六十)
-
├─
昼夜啼哭(六十一)
-
├─
大小便闭(六十二)
-
├─
目证(六十三)
-
├─
痘痈痘毒(六十四)
-
├─
疳蚀疮(六十五)
-
├─
痘药正品(六十六)
-
├─
痘家药忌(六十七)
-
├─
痘疮下论列方(六十八)
-
├─
总论吐泻(四十一)
-
卷之四十六圣集·外科钤(上)\外科钤(上)
-
├─
经义(一)
-
├─
脉候(二)
-
├─
论证(三)
-
├─
善恶顺逆(四)
-
├─
虚实(五)
-
├─
浅深辩(六)
-
├─
总论治法(七)
-
├─
败毒(八)
-
├─
托里(九)
-
├─
论汗下(十)
-
├─
论灸法(十一)
-
├─
脓针辩(十二)
-
├─
论针法(十三)
-
├─
用针勿忌?神(十四)
-
├─
围药(十五)
-
├─
腐肉(十六)
-
├─
舍时从证(十七)
-
├─
阳气脱陷(十八)
-
├─
温补按则(十九)
-
├─
定痛(二十)
-
├─
生肌收口(附成漏证二十一)
-
├─
用香散药(二十二)
-
├─
槐花酒(二十三)
-
├─
忍冬酒(二十四)
-
├─
肿疡(二十五)
-
├─
肿疡不足(二十六)
-
├─
溃疡(二十七)
-
├─
溃疡有余(二十八)
-
├─
溃疡作痛(二十九)
-
├─
溃疡发热(附恶寒三十)
-
├─
发热烦躁(三十一)
-
├─
作呕(三十二)
-
├─
作渴(三十三)
-
├─
泻痢(三十四)
-
├─
大便秘结(三十五)
-
├─
小便淋涩不利(三十六)
-
├─
发痉(三十七)
-
├─
无寐(三十八)
-
├─
疮疡出血(三十九)
-
├─
戒忌调护(四十)
-
├─
阴阳证变(四十一)
-
├─
论列方(外科上)
-
├─
经义(一)
-
卷之四十七贤集·外科钤(下)\外科钤(下)
-
├─
发背(四十二)
-
├─
脑疽(四十三)
-
├─
耳疮(四十四)
-
├─
鬓疽(四十五)
-
├─
腮(四十六)
-
├─
瘰(四十七)
-
├─
疔疮(四十八)
-
├─
时毒(四十九)
-
├─
肺痈肺痿(五十)
-
├─
乳痈乳岩(五十一,妇人门亦有乳证当互察之)
-
├─
胃脘痈(五十二)
-
├─
腹痈(五十三)
-
├─
肠痈(五十四)
-
├─
附骨疽(五十五)
-
├─
臀痈(五十六)
-
├─
流注(五十七)
-
├─
鹤膝风(五十八)
-
├─
多骨疽(五十九)
-
├─
下疳疮(六十)
-
├─
便毒(六十一)
-
├─
杨梅疮(六十二)
-
├─
囊痈(六十三)
-
├─
悬痈(六十四)
-
├─
脱疽(六十五)
-
├─
脚发(六十六)
-
├─
足跟疮(六十七)
-
├─
肾藏风疮(六十八)
-
├─
?疮(六十九)
-
├─
天泡疮(七十)
-
├─
赤白游风(七十一)
-
├─
翻花疮(七十二)
-
├─
痔漏(七十三,附脏毒下血按)
-
├─
跌打损伤(七十四)
-
├─
杖疮(七十五)
-
├─
破伤风(七十六)
-
├─
类破伤风(七十七)
-
├─
斑疹丹毒(七十八)
-
├─
瘤赘(七十九)
-
├─
疣(八十)
-
├─
论列方(外科下)
-
├─
发背(四十二)
- 卷之四十八大集·本草正(上)
- 卷之四十九大集·本草正(下)
- 卷之五十德集·新方八阵
- 卷之五十一德集·新方八阵
-
卷之五十二图集·古方八阵
-
├─
古方总目(附古方条序)
-
├─
古方总目(附古方条序)
-
卷之五十三图集·古方八阵
-
├─
补阵
-
├─
补阵
-
卷之五十四书集·古方八阵
-
├─
和阵
-
├─
和阵
-
卷之五十五宇集·古方八阵
-
├─
攻阵
-
├─
攻阵
-
卷之五十六宇集·古方八阵
-
├─
散阵
-
├─
散阵
-
卷之五十七宇集·古方八阵
-
├─
寒阵
-
├─
寒阵
-
卷之五十八宙集·古方八阵
-
├─
热阵
-
├─
热阵
-
卷之五十九宙集·古方八阵
-
├─
固阵
-
├─
固阵
- 卷之六十宙集·古方八阵\因阵
- 卷之六十一长集·妇人规古方
- 卷之六十二长集·小儿则古方
- 卷之六十三长集·痘疹诠古方
- 卷之六十四春集·外科钤古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