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配伍
-
功用清泄相火,化痰活血。主治 痤疮,发于面部、胸背等皮肤脂液分泌较多部位,表现为黑白粉刺、丘疹、脓疱、结节、瘢痕等。
-
运用
-
方解
翻阅文献,历来医家多认为痤疮病因为寒热、风湿、痰毒郁滞肌表,闭阻经络,病机为肺胃伏火,治疗多以解毒、清热、泻火之法。石恩骏亦曾长期沿用,临床固有取效者,但多数病例疗效欠佳,反复思考方知现代认识痤疮病机与古人有不同。他认为,痤疮为病,表面视之固然与肺胃伏热密切相关,但更重要的病机是游离于肝、肾、三焦的相火上浮。
相火与君火是相对而言的,均源自命门,流行于肝、胆、三焦,温养脏腑,是全身生理活动的能量来源,与今之内分泌激素系统类似。若有饮食不洁、嗜食辛辣厚味、抽烟、饮酒、长期睡眠不足、情绪紧张、化学物质长期刺激等因素影响,则相火失调,溢出三焦、肝、胆经脉之外,与体内素有湿热、痰、瘀等相结,发于面部、胸背等皮肤脂液分泌较多部位,表现为粉刺、丘疹、脓疱、结节、瘢痕等。石恩骏所论与西医所谓雄性激素、皮脂分泌增加、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、痤疮丙酸菌增殖等病因论略有相似之处。
本方以清热、凉血、祛风、除湿、活血、化痰药为主。栀子苦寒,丹皮微寒,虽为寻常清热解毒药,但其味微辛,有透达之力,既入肺、胃去实火热毒、凉血化瘀,又入三焦、脾、胃、胆经,清泄过旺的相火和浮热。骨碎补虽为治疗风湿痹痛
、 跌打损伤药,但亦能温养下元,使升浮于表的相火回归下焦。因其性微温燥,故一般10克以内为宜。又痤疮者,乃正邪搏结,卫阳闭阻,卫气郁滞必然导致皮脂津液运行不畅,气血痰火郁于内外,隐于皮下,故当重视运用宣发郁滞之药。麻黄味辛,微苦,温,宣肺气,助三焦气化通调,在方中可用至15克左右。其轻淡之气味与开破散结之力可使药力既能透出皮肤毛孔之外,又能深入积痰凝血之中,对证治疗痤疮郁滞的病机,与清热药相伍,则无燥热动火的弊端。临证显示,本方若不用麻黄则疗效大减。 -
说明
-
出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