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中药材 / 茵芋

    茵芋

    芸香科茵芋Skimmia reevesiana Fortune,以入药。

  • 名称
    茵芋(Yīn Yù)
  • 英文名
    Stem aor leaf of Reeves Skimmia
  • 别名
    黄山桂
  • 性味
    苦,温。有毒。
  • 归经
    《本草求真》:"入肝、肾。"
  • 功效
    祛风胜湿。主治顽痹拘急挛痛。

    https://www.shuzizhongyi.com

  • 用量
    1~3钱。
  • 禁忌

    本品有毒,内服宜慎。阴虚而无风湿实邪者禁用。

    https://www.shuzizhongyi.com

  • 附方

    ①治贼风,手足枯痹,四肢拘挛:茵芋、附子天雄

    https://www.shuzizhongyi.com

    、乌头、 秦艽女萎防风防己、踯躅、 石楠细辛、桂心各一两。上十二味,切,以绢袋盛,清酒一斟渍之,冬七日,夏三日,春、秋五日。药成初服一合,日三,渐增之,以微痹为度。(《百病方》)

    ②治风气积滞成脚气,常觉微肿,发则或痛:茵芋叶(锉,炒)、薏苡仁各半两,郁李仁(去皮、尖,微炒)一两,牵牛子三两(生取末一两半)。上研细末,炼蜜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五更姜枣汤下,未利加至三十丸,日三,快利为度,白粥补。(《本事方》茵芋丸)

  • 应用
  • 论述

    ①《纲目》:"《千金》、《外台》诸古方,治风痫有茵芋丸,治风痹有茵芋酒,治妇人产后中风有茵芋膏,风湿诸方多用之。茵芋、石南莽草

    https://www.shuzizhongyi.com

    ,皆古人治风妙品,而近世罕知,亦医家疏缺也。"

    ②《本经逢原》:"茵芋大毒,世亦罕用。《本经》虽有治羸瘦如疟状一语,皆是五脏有邪气,心腹寒热所致,非能疗虚羸寒热也。其治关节风湿痹痛,是其正治。"

  • 炮制
  • 鉴别
  • 贮藏
  • 药理

    茵芋碱有麻黄碱样作用,可升高麻醉猫血压,增强瞬膜收缩,加强肾上腺素对血压及子宫的作用,加强猫或兔的在位子宫收缩,抑制小肠收缩及扩张冠状血管等。此外,还能提高横纹肌张力,加强脊髓反射兴奋性(去脑蛙的反射时的测定),这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之兴奋有关;在切除肾上腺后,其作用仍可保持。它对神经节无作用,对可卡因无增强作用,对猫或大鼠的神经-横纹肌制备亦无显着影响,不翻转拟交感药的作用。其作用虽与麻黄碱有许多类似处,但强度较弱。小鼠在皮下注射600毫克/公斤以上时,可出现抑制,共济失调,但不致死亡。对蛙50~100毫克/公斤时可出现显著的兴奋现象,提高横纹肌张力,200毫克/公斤时则可致死。猫皮下注射50毫克/公斤,无明显变化。早年认为它是一种肌肉毒,可引起蛙肌强直,剂量较大,亦可抑制心脏肌肉;如静脉注射于兔,可引起心肌抑制甚至麻痹,血压逐渐降低,最终动物发生痉挛而死。

    https://www.shuzizhongyi.com

  • 分布

    东南沿海各省至湖南、湖北、广西、贵州。

    https://www.shuzizhongyi.com

  • 成份

    叶含茵芋碱、茵芋甙、蔗糖。

    https://www.shuzizhongyi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