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名称栗子(Lì Zi)
-
英文名
-
别名板栗(《唐本草》),栗果(《滇南本草》),大栗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。
-
性味甘,温。①《别录):"味咸
-
归经入脾、胃、肾经。①《玉楸药解》:"入足太阴脾、足少阴肾经。"②《本草求真》:"入肾、肠、胃。"③《本草再新》:"入心、肺二经。"
-
功效
-
用量内服:生食、煮食或炒存性研末服。外用:捣敷。
-
禁忌
-
附方
-
应用
-
论述
-
炮制
-
鉴别
-
贮藏
-
药理
-
分布
分布辽宁、山东、山西、河北、河南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陕西、甘肃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-
成份
果实含蛋白质5.7%,脂肪2.0%,碳水化物62%,灰分1.3%,淀粉25%及维生素B、脂肪酶。
栗子
为壳斗科植物栗的种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