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中药材 / 乌梅
    乌梅

    乌梅

   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Prunus mume (Sieh.)Sieb .et Zucc. 的干燥近成熟果实。夏季果实近成熟时采收,低温烘干后闷至色变黑。

  • 名称
    乌梅(Wū Méi)
  • 英文名
    FRUCTUS MUME
  • 别名
    酸梅、黄仔、合汉梅、干枝梅
  • 性味
    酸、涩,平。
  • 归经
    归肝、脾、肺、大肠经。
  • 功效
    敛肺, 涩肠,生津,安蛔。用于 肺虚久咳久痢 滑肠,虚热消渴,蛔厥 呕吐

    https://www.shuzizhongyi.com

    腹痛,胆道蛔虫症。
  • 用量
    6~12g。
  • 禁忌

    有实邪者忌服。

    ①孟诜:"多食损齿,"

    https://www.shuzizhongyi.com

    ②《日华子本草》:"多啖伤骨,蚀脾胃,令人发热。"

    ③《本草经疏》:"不宜多食,齿痛及病当发散者咸忌之。"

    ④《药品化义》:"咳嗽初起,气实喘促,胸膈痞闷,恐酸以束邪气,戒之。"

    ⑤《得配本草》:"疟痢初起者禁用。"

  • 附方

    ①治久咳不已:乌梅肉(微炒)、罂粟壳(去筋膜,蜜炒)等分,为末。每服二钱,睡时蜜汤调下。(《纲目》)

    ②治久痢不止,肠垢已出:乌梅肉二十个,水一盏,煎六分,食前,分二服。(《肘后方》)

    ③治天行下痢不能食者:黄连一升,乌梅二十枚(炙燥)。并得捣末,蜡如棋子大,蜜一升,合于微火上,令可丸,丸如梧子大。一服二丸,日三。(《补缺肘后方》,即《圣惠方》乌梅丸

    ④治痢兼渴:麦门冬三两(去心),乌梅二大枚。上二味,以水一大升煮取强半,绞去滓,待冷,细细咽之,即定,仍含之。(孟诜(必效方》)

    ⑤治便痢脓血:乌梅一两,去核,烧过为末。每服二钱,米饮下。(《圣济总录》)

    ⑥治大便下血不止:乌梅三两(烧存性),为末,用好醋打米糊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七十丸,空心米饮下。(《济生方》)

    ⑦治小便尿血:乌梅烧存性,研末,醋糊丸,梧子大。每服四十丸,酒下。(《纲目》)

    ⑧治妇人血崩:乌梅烧灰,为末,以乌梅汤调下。(《妇人良方》)

    ⑨治消渴,止烦闷:乌梅肉二两(微炒),为末。每服二钱,水二盏,煎取一盏,去滓,入豉二百粒,煎至半盏,去滓,临卧时服。(《简要济众方》)

    ⑩治伤寒四、五日,头痛壮热,胸中烦痛:乌梅十四个,辣五合。水一升,煎取一半服,吐之。(《梅师集验方》)

    ⑾治伤寒蛔厥及久痢:乌梅三百枚,细辛六两,干姜十两,黄连十六两,当归四两,附子六两(炮,去皮),蜀椒四两(出汗),桂枝(去皮)六两,人参六两,黄柏六两。上十味,异捣筛,合治之,以苦酒渍乌梅一宿,去核,蒸之五斗米下,饭熟捣成泥,和药令相得,内臼中,与蜜杵二千下,丸如梧桐子大。先食饮服十丸,日三服,稍加至二十丸。禁生冷滑物臭食等。(《伤寒论》乌梅丸)

    ⑿治蛔虫上行口鼻:乌梅肉噙之,或煎汤饮自下。(《日用本草》)

    ⒀治伤寒下部生匿疮:乌梅肉二两,炒令燥,捣细罗为末,炼蜜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食前,以石榴根皮汤下十丸。(《圣惠方》)

    ⒁治劳疟劣弱者:乌梅十四枚,豆豉二合,桃、柳枝各一虎口握,甘草三寸长,生姜一块。以童子小便二升,煎七合,温服。(《本草图经》)

    ⒂治一切疮肉出:乌梅烧为灰,杵末敷上,恶肉立尽。(《刘涓子鬼遗方》)

    ⒃治咽喉肿痛:乌梅一两,双花二两,雄黄四钱。共为细末,炼蜜为丸,每丸一钱。一次一丸,含化徐徐咽下,日三次。(辽宁《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》)

    ⒄治化脓性指头炎:乌梅肉加适量的食醋研烂,或用乌梅二份,凡士林一份,制成乌梅软膏外敷,每日上药一次。此方对脉管炎所引起的指(趾)头溃疡也有效。(《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》)

    ⒅治小儿头疮

    https://www.shuzizhongyi.com

    ,积年不差:乌梅肉,烧灰细研,以生油调涂之。(《圣惠方》)

  • 应用

    ①治疗细菌性痢疾

    取乌梅18克压碎,配合香附12克,加水150毫升文火煎熬,俟药液浓缩至50毫升时过滤,早晚分2次服。治疗50人,治愈48人。服药后大便恢复正常最短1天,最长5天;发热、恶心呕吐腹痛里急后重等症都在1~3天内消失;服药最短者2天,最长6天。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毒性反应,早期治疗效果较好。对个别病人加大剂量(乌梅、香附各1两)可以缩短疗程。

    ②治疗钩虫病

    取乌梅0.5~1两,加水500毫升,煎成120毫升,早晨空腹1次服完;二煎在午餐前1次服下。或用乌梅去核,文火焙干研末,水泛为丸,每服1~2钱,每日3次,食前服。治疗20例,服药天数最少5天,最多23天,14例大便检查钩虫卵阴性,6例阳性。据临床观察,乌梅煎剂疗效似高于丸剂。

    ③治疗牛皮癣

    取乌梅5斤水煎,去核浓缩成膏约1斤,每服半汤匙(约3钱),每日3次,治疗12例,服药12~37天不等,基本治愈5例,显著好转4例。

    ④其他

    乌梅对胆囊有收缩作用,能促进胆汁排泄,其复方可用于治疗胆道蛔虫症。

    https://www.shuzizhongyi.com

  • 论述

    1.《本经》:主下气,除热烦满,安心,肢体痛,偏枯不仁,死肌,去青黑痣、恶肉。

    2.《别录》:止下痢,好唾口干。利筋脉,去痹。

    3.陶弘景:伤寒烦热,水渍饮汁。

    4.盂诜:大便不通,气奔欲死,以乌梅十颗,置汤中,须臾挼去核,杵为丸如枣大,纳下部,少时即通。擘破水渍,以少蜜相和,止渴。霍乱心腹不安,及痢赤、治疟方多用之。

    5.《本草拾遗》:去痰,主疟瘴,止渴调中,除冷热痢,止吐逆。

    6.《日华子本草》:除劳,治骨蒸,去烦闷,涩肠止痢,消酒毒,治偏枯皮肤麻痹,去黑点,令人得睡。又入建茶、干姜为丸,止休息痢。

    7.《本草图经》:主伤寒烦热及霍乱躁('躁'一作'燥')渴,虚劳瘦赢,产妇气痢等方中多用之。

    8.《用药心法》:收肺气。

    9.《纲目》:敛肺涩肠,治久嗽泻痢反胃噎膈,蛔厥吐利,消肿,涌痰,杀虫,解鱼毒、马汗毒、硫黄毒。

    10.《本草求原》:治溲血、下血、诸血证,自汗口燥咽干

    11.王好古:乌梅,能收肺气,治燥嗽,肺欲收,急食酸以收之。

    12.《纲目》:乌梅、白梅所主诸病,皆取其酸收之义。惟张仲景治蛔厥乌梅丸,及虫NI方中用者,取虫得酸即止之义,稍有不同耳。《医说》载曾鲁公痢血百余日,国医不能疗,陈应之用盐水梅肉一枚,研烂,合腊茶入醋服之,一啜而安。大丞梁庄肃公亦痢血,应之用乌梅、胡黄连、灶下土等分为末,茶调服亦效。盖血得酸即敛,得寒则止,得苦则涩故也。

    13.《本草经疏》:梅实,即今之乌梅也,最酸。《经》曰:热伤气,邪客于胸中,则气上逆而烦满,心为之不安。乌梅味酸,能敛浮热,能吸气归元,故主下气,除热烦满及安心也。下痢者,大肠虚脱也;好唾口干者,虚火上炎津液不足

    https://www.shuzizhongyi.com

    也;酸能敛虚火,化津液,固肠脱,所以主之也。其主肢体痛,偏枯不仁者,盖因湿气浸于经络,则筋脉弛纵,或疼痛不仁;肝主筋,酸入肝而养筋,肝得所养,则骨正筋柔,机关通利而前证除矣。

    14.《本草新编》:鸟梅,止痢断疟,每有速效。

    15.《本草求真》:乌梅,酸涩而温,似有类于木瓜,但此入肺则收,入肠则涩,入筋与骨则软,入虫则伏,入于死肌、恶肉、恶痣则除,刺入肉中则拔,故于久泻久痢,气逆烦满,反胃骨蒸,无不因其收涩之性,而使下脱上逆皆治。且于痈毒可敷,中风牙关紧闭可开,蛔虫上攻眩仆可治,口渴可止,宁不为酸涩收敛之一验乎。不似木瓜功专疏泄脾胃筋骨湿热,收敛脾肺耗散之元,而于他症则不及也。但肝喜散恶收,久服酸味亦伐生气,且于诸症初起切忌。

  • 炮制

    乌梅肉:取净乌梅,水润使软或蒸软,去核。乌梅炭:取净乌梅,照炒炭法(附录Ⅱ D)炒至皮肉鼓起。

    https://www.shuzizhongyi.com

  • 鉴别

    薄层色谱 取本品粗粉0.1g,加蒸馏水5ml,沸水浴中渚20min,滤过。滤液于水浴上蒸干,以乙醇1ml溶解供点样。柠檬酸和苹果酸醇溶液为对照品。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,以醋酸丁酯-甲酸-水(4:2:2)上层液展开,用0.1%溴甲酚绿醇溶液显色。供试品色谱中,在与对照品色谱的本应位置上,显相同的黄色斑点。

    https://www.shuzizhongyi.com

  • 贮藏
  • 药理

    1.对蛔虫的作用 乌梅对蛔虫具有兴奋和刺激蛔虫后退的作用。如将乌梅煎剂加入置有蛔虫的1%盐水和0.1%碳酸氢钠溶液内可见蛔虫活动增强。给狗通过胃管给予乌梅煎剂50g并收集其的胆汁,在厌氧条件下,将蛔虫放入一直径0.3-0.5cm的胶管内,将胶管放入38℃的水盆内,从蛔虫头端入管内滴入收集的胆汁,结果可见大部分蛔虫从管内后退,有的蛔虫头从管内退出。也有报道从223种中药热水提取液体外试验,筛选具有杀肠虫作用的药物,发现乌梅有效。

    2.抗病原生物作用 体外筛选发现,乌梅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,如痢疾杆菌、大肠杆菌、伤寒杆菌、副伤寒杆菌、百日咳杆菌、脑膜炎双球菌等。对结核杆菌也有抑制性作用,这一作用可能与所含枸橼酸和苹果酸有关。对某些致病性真菌如须疮癣、絮状表皮癣菌、石膏

    https://www.shuzizhongyi.com

    样小芽胞菌等也有抑制作用。

    3.其它作用 乌梅具有钙离子拮抗作用,有较强的拮抗由钾离子引起的豚鼠结肠带收缩的活性,已分离出其活性成分是5-羟甲基-2-糠醛。对胆囊乌梅煎剂口服有轻微收缩作用。体外试验,乌梅对人子宫颈癌JTC-26株有抑制作用,抑制率在90%以上。小鼠玫瑰花环试验表明,乌梅对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。

  • 分布

   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。主产四川、浙江、福建、湖南、贵州。此外,广东、湖北、云南、陕西、安徽、江苏、广西、江西、河南等地亦产。

    https://www.shuzizhongyi.com

  • 成份

    果实含枸缘酸(citric acid),苹果酸(malic acid),草酸(oxalic acid),琥珀

    https://www.shuzizhongyi.com

    酸(succinic acid)和 延胡索酸(fumaric acid)总酸量约4%-5.5%,以前两种有机酸的含量较多。还含5-羟甲基-2-糠醛(5-hydroxymethyl-2-furaldehyde),为无色油状物。所含挥发性成分,主要有苯甲醛(benzaldehyde)62.40%,4- 松油烯醇(terpinen-4-ol)3.97%,苯甲醇(benzyl alcohol)3.97%和十六烷酸(hexadecanoic acid)4.55%。乌梅仁含 苦杏仁甙(amygdalin)约0.5%,而梅仁含约4.3%。另有报道乌梅中还含苦味酸(picric acid)和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