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名称羊角拗(Yánɡ Jiǎo Niù)
-
英文名
-
别名羊角纽(《本草求原》),羊角藤、倒钓笔、羊角捩(《岭南采药录》),羊角扭、羊角藕(《中国药植志》),断肠草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;羊角柳(《广东中药》Ⅱ),沥口花(《南方主要有毒植物》),打破碗花、武靴藤、鲤鱼橄榄(《福建中草药》)。
-
性味苦,寒
-
归经
-
功效
-
用量外用:捣敷,煎水洗或研末调敷。
-
禁忌
-
附方
-
应用
-
论述
-
炮制
-
鉴别
-
贮藏
-
药理
根、茎含强心甙等,1.对心脏的作用 羊角拗混合甙(Divasidum)能使冷血、温血动物的心脏收缩加强、心率减慢、传导阻滞;对水合氯醛、戊巴比妥钠、氰化钠、二硝基酚等所致之心力衰竭有治疗作用,不仅使心肌收缩力加强,而且使输出量增加,静脉压下降,对碘醋酸所致之衰竭则无效。它的强心作用与毒毛旋花子甙K相似,但稍弱而持久。其中所含纯甙(D-毒毛旋花甙-Ⅰ)的强心作用亦得到证实。羊角拗混合甙对心电图的影响,与一般强心甙基本相似。对冠状动脉的作用,一般剂量影响较小,中毒量则使之显着收缩,于临床应用时遇有严重冠状动脉疾患之病人,应予注意。
2.吸收、蓄积与消除 胃肠道吸收缓慢而不很规则,给药后4、5小时吸收量最多,羊角拗混合甙蓄积性很低,5天后已全无蓄积。肝脏在其解毒上起一定的作用。其在体内破坏较毒毛旋花子甙G略慢些,消除速度为0.006mg/kg/小时。
3.生物效价 羊角拗混合甙的毒性比毒毛旋花子甙G约小1/2,其治疗指数及安全范围则略狭窄,但从临床角度看,其治疗剂量的宽度(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的间距),却比后者为宽。每一批羊角拗混合甙,由于提取的方法不同及其它原因,生物效价可能有差异。因此,必须选定一种标准方法进行检定。有人提出鸽法检定较猫法为优。
4.其他作用4.1. 镇静作用:羊角拗混合甙略具镇静作用。
4.2. 利尿作用:对麻醉犬及正常大白鼠均表现利尿作用。
4.3.对平滑肌作用:在家兔离体、在体子宫及子宫瘘管的实验中证明它与毒毛旋花子甙K相似,有兴奋子宫的作用;对离体肠管可增加张力及运动。
-
分布
生于山坡或丛林中。分布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等地。
-
成份
根、茎含强心甙等,详见"羊角拗子"条。
羊角拗
为夹竹桃科植物羊角拗的根或茎叶。全年可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