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名称草石蚕(Cǎo Shí Cán)
-
英文名Rhizome of Bear's-foot Fern
-
别名石蚕(《本草图经》),石奇蛇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,石祁蛇(《岭南采药录》),白伸筋、石伸筋(《江西民间草药》),白毛岩蚕、岩蚕(《浙江民间草药》),老鼠尾(《泉州本草》),土知母、墙蛇、石蚯蚓、飞线蜈蚣(《闽东本草》),上核树、骨蛇药、马骝尾、筋碎补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白毛蛇(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,白毛骨碎补(《福建中草药》),石岩蚕、白花石蚕、毛石蚕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。
-
性味甘淡,凉。①《浙江民间草药》:"根茎:性凉
-
归经归肺;肝;脾经
-
功效祛风除湿 , 清热解毒。治 风湿痹痛, 湿热黄疸, 咳嗽, 哮喘, 肺痈, 乳痈, 牙龈肿痛, 白喉, 淋病, 带下,蛇伤。①《本草拾遗》:"根:浸酒除风 破血;主溪毒,煮食之。"②《 本草图经》:"根:主走注风,散血 止痛,其节亦堪单用,捣筛取末,酒温服之。"③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根茎:祛风去湿。浸酒捽筋骨。"④《岭南采药录》:"根:煅灰,沸水冲服。治哮喘,气痛,肚痛;为末治蛇疮。"⑤《江西民间草药》:"根茎:治妇人黄白带,湿热 黄疸,手脚 拘挛骨节痛。"⑥《浙江民间草药》:"根茎:善治 风痹,止 吐血。"⑦《泉州本草》:"全草:驱风镇痉,退风湿热,止痛解毒。治 中风口眼歪斜, 瘫痪,风湿性疼痛。"⑧《闽东本草》:"根茎:治 喉蛾,白喉肿痛,牙龈肿痛,心烦,淋病;外敷手足脱臼。"⑨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根茎:治跌打,咳嗽,黄病, 小儿疳积。"⑩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全草:祛风散湿, 凉血 利尿。治 破伤风, 风湿性关节炎,慢性 腰腿痛, 腰肌劳损, 血尿。"⑾《福建中草药》:"根茎: 清热凉血,除湿通淋。治肺痈,乳痈, 淋浊, 便血, 带状疱疹。"
-
用量内服:煎汤,3~5钱;研末或浸酒。外用:捣敷。
-
禁忌
-
附方
①治中风口眼歪斜、瘫痪及气血虚弱、头痛头眩:阴石蕨干全草为末。每次一钱,泡酒服。(《泉州本草》)
②治风湿性关节酸痛或腰背风湿痛:阴石蕨干全草四两。浸酒一斤,频服。(《泉州本草》)
③治腰肌劳损,关节酸痛:阴石蕨根茎三两。水煎服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④治扭伤:阴石蕨鲜根茎去毛,捣烂,敷伤处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⑤治肺痈
:鲜阴石蕨根茎一至二两。水煎,调 冰糖服。⑥治乳痈:鲜阴石蕨根茎适量,捣烂外敷。
⑦治带状疱疹:鲜阴石蕨根茎,捣烂绞汁,调雄黄末少许,搽抹患处。(⑤方以下出《福建中草药》)
⑧治风火牙痛,扁桃腺炎:阴石蕨根三至五钱。水煎服。(《实用中草药》)
⑨治牙龈肿痛:阴石蕨根茎三至五钱(鲜者倍用)。煎汤去渣,同鸡蛋煮服。(《闽东本草》)
⑩治横痃:鲜阴石蕨根茎同白糟或醋糟共杵烂,敷患处。(《闽东本草》)
-
应用
-
论述
1.《本草拾遗》:根:浸酒除风破血;主溪毒,煮食之。
2.《本草图经》:根:主走注风,散血止痛,其节亦堪单用,捣筛取末,酒温服之。
3.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根茎:祛风去湿。浸酒摔筋骨。
4.《岭南采药录》:根:煅灰,沸水冲服。治哮喘,气痛,肚痛;为末治蛇疮。
5.《江西民间草药》:根茎,治妇人黄白带,湿热黄疸,手脚拘挛骨节痛。
7.《泉州本草》:全草:驱风镇痉,退风湿热,止痛解毒。治中风口眼喎斜,瘫痪,风湿性疼痛。
8.《闽东本草》:根茎:治喉蛾,白喉肿痛,牙龈肿痛,心烦,淋病;外敷手足脱臼。
-
炮制
-
鉴别
-
贮藏
-
药理
-
分布
生于溪边岩石上或树上。分布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江西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产浙江、江苏、广东、江西等地。
-
成份
全草含黄酮甙、有机酸、氨基酸、酚类、糖类。
草石蚕
为骨碎补科植物圆盖阴石蕨的根茎或全草。全年可采。采后除去叶及须根,晒干。或鲜用。